查看原文
其他

米玛次仁和他的阿底峡传记发展史研究

文、摄/ 杨月云 藏人文化网 2023-11-25

点击上方“藏网文摘”关注藏人文化网官方订阅号






图为米玛次仁 摄影:杨月云


米玛次仁,男,藏族,西藏拉萨人,1983年生,博士,目前供职于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,副研究员。


公元11世纪,出生于现在孟加拉国的佛教高僧阿底峡,受西藏当地大德的迎请,历经数次波折,来到西藏弘传佛法。


阿底峡学识渊博,佛法造诣深厚,原本计划三年回国,但因藏地僧众对佛法渴求之甚,三年之后又三年,先后在阿里、山南、拉萨等地讲经,并与西藏译师合作翻译经论。在藏传法十七年后,阿底峡圆寂于聂塘,留下诸多著作及译籍。


对于这样一位在藏传佛教后弘期起到重要作用的高僧,学界一直多有研究,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米玛次仁博士就是其中之一,而他关注的重点是阿底峡传记的发展史。


米玛次仁如抽丝剥茧般,从有关阿底峡的不同时期的古籍文献,从宏观论述到微观细节,从作者到版本的考究中,寻找各类有益于完善研究的线索,专心于此、并乐在其中。


根据米玛次仁的考证,阿底峡传记的雏形产生及创立期是在11世纪。11世纪以前的一些文献,已经具备了传记的雏形,《阿底峡三十赞》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。米玛次仁对该文进行了系统研究,认为它是首部西藏本土高僧所创作的赞颂上师的偈颂文,其文学价值一直被学界津津乐道。同时,它也是最早叙述阿底峡生平事迹之作。从它的撰写形式来看,还证明了西藏传记文学的萌芽状态起初并非散文,而是诗歌。人物传记的形成与整个文学体系的产生具有相同的规律,也就是从“口头传说”逐渐向文字记录发展,从而形成了“诗歌体传记文学”的萌芽。


米玛次仁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《阿底峡传记发展史研究》主题讲座


米玛次仁认为,在12至15世纪,形成了《大尊者至尊我主之传记》《至尊珍宝尊者具德阿底峡传 圆满共许》等,迄今最为重要的几部阿底峡传记作品,不但其作者身份及成书年代不同,在体裁、结构、内容、形式上,也各有特色。以《至尊我主具德阿底峡传 上师功德佛法之源等噶当珍宝经卷》为例,该文首次将阿底峡传记收入佛教典籍,成为学习佛法的“入门课”。证明了藏文传记既是历史,又是文学,更是宗教的文献属性。而且自此以后,阿底峡传记的内容便被固定下来,形成了后来阿底峡传及噶当派文献的“范本”。


进入16世纪,阿底峡传记也进入了成熟期。米玛次仁目前所发现的阿底峡传中最为厚重的一部——《觉沃杰至尊阿底峡传 藏堪钦所编》,就成书于这个时期。历经几个世纪发展变化的阿底峡传记,在高僧和学者的持续努力下,从简略变得丰富。米玛次仁同时也从研究的角度,结合历史背景、原典和自己的推理,提出了对于古籍中部分内容的不同见解。


米玛次仁说,做西藏历史研究,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史书为什么会这么写、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、以及后来怎么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,这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很重要的。同时,学术研究要量力而行,需要努力、需要资料、需要方法,最重要的是,需要尊重人的态度。



兼听则明   tibetcul@126.com·投稿

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


来源: 中国西藏网





往期

回顾

打卡网红藏家“云端餐厅”

黑科技降临!神奇“小牧童”深冬木里高原牧场 来放牧

非遗传承人王凤英:用剪纸描绘青海风光

到格尔木探寻高原湿地的白鹭踪迹

阿布里:丹巴县最后一名代课教师

卓尼藏家女返乡创业回报乡梓 授贫困村民以“渔”

一位艺术家的藏地情缘

文明之花 灿烂绽放——珞巴服饰的传承与变迁

唐卡跻身收藏界“新宠”   前景广阔

扎囊氆氇编织技艺传承:织出美丽新生活

青海玉树:匠心传承芒擦藏刀

传承古老艺术 绘就精彩人生 ——西藏嘎玛嘎赤画派传习基地见闻青海普氏原羚民间保护者: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榜样

长按 关注

与您同在

藏人文化网微信订阅号



藏网文摘

有您真好

藏人文化网微信服务号



藏人文化网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